图片森利网森利网
图片
图片
图片
以下为本期文章正文图片
随着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提出,作为耗能大户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将面临向“高效低碳”转型的挑战。目前行业急需进一步探索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创新方向,以推动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向更高效、更可靠、更低碳演进。
而数据中心空调作为满足数据中心功能的核心保障系统,其供冷散热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,一旦制冷系统故障,将会为数据中心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失。数据中心空调、冷却系统的技术提升方向
数据中心既是耗能大户又要求其环境保障系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,因此,数据中心空调设计既要降低能耗(空调能耗占数据中心总能耗30%-40%),又要确保高可靠性(年可用性>99.99%)。
图片
1 节能技术
节能是数据中心空调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,需通过“被动节能+主动节能”结合实现。
1)自然冷源深度利用
利用室外低温替代机械制冷,是最有效的节能手段。
图片
冬季(湿球温度≤5℃):冷却塔→板式换热器→冷冻水系统,直接提供7℃冷水,无需开启冷水机组,节电率达80%;
过渡季(湿球温度5-12℃):冷却塔+部分机械制冷,混合供冷,逐步减少机组运行时间。
不同气候区的应用策略:
北方严寒地区(如东北地区):可采用“新风直接引入”,冬季新风经预热后直接送入机房,替代机械制冷;
南方温和地区(如上海):以冷却塔间接供冷为主,新风引入需配合除湿(避免高湿度);热带地区(如海南);自然冷源利用时间短,优先优化机械制冷能效(如磁悬浮离心机组,COP达7.0)。
图片
2)系统能效优化
变频技术:冷水机组、水泵、风机采用变频控制,负荷降低时同步降频,能耗按“流量三次方”下降(如50%负荷时能耗仅为满负荷的12.5%);
自由冷却机组:集成冷却塔与压缩机,自动切换“自然冷却”与“机械制冷”模式,比传统机组节能30%;
图片
热回收:将机房余热用于辅助区域供暖及生活热水。
3)节能措施
减少冷量损失:冷水管、风管保温(采用30mm厚离心玻璃棉,导热系数<0.03W/(m・K)),避免结露和冷损;
优化新风处理:过渡季增大新风比(最高至30%),利用室外低温新风降温,减少机械制冷;
合理设定参数:冷通道温度从20℃提高到24℃,制冷能耗降低15%;冷冻水出水温度从6℃提高到7℃森利网,机组COP提升5%-8%。
2 可靠稳定性技术
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,一旦失效,后果极为严重,且影响具有快速蔓延、多维度破坏的特点,具体如下:
1)温度骤升导致设备过热与宕机空调失效后,机房温度可在1分钟内上升10~20℃,高密度机柜区域升温更剧烈。温度超过安全阈值(通常40℃以上)会触发服务器自动关机。
2)硬件损坏与寿命缩短
高温加速电子元件老化,硬盘、主板、电源等易永久损坏,湿度过高(>60%)可能引发电路板结露短路,湿度过低(<40%)则产生静电击穿芯片。设备散热不良可能引发局部过热,尤其高功率服务器,增加火灾概率。3)数据丢失与业务中断高温导致内存错误率飙升,未保存数据丢失,存储系统磁盘故障率升高,金融、电商等实时服务行业停机1小时可损失数百万元,并引发客户流失与声誉危机。4)次生环境问题空调失效后冷热通道失衡,机柜间隙过小区域可能瞬间过热(局部超50℃),粉尘和有害气体积聚,腐蚀设备并危害人员健康。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常见有如下手段,规避风险:
图片
1)多层级冗余设计
设备级:关键设备(冷水机组、水泵)一用一备,故障时无缝切换;
系统级:双冷源(冷冻水+冷媒)、双环路(供回水管网环形布置),单系统故障不影响整体;
空间级:大型数据中心划分多个独立空调分区,一区故障时,相邻分区可支援部分冷量。如每个楼层为独立空调分区(设独立冷水机组和末端),同时全楼预留备用冷源,确保单点故障不扩散。
2)容错与快速恢复
管路设计:采用“环形管网”,任意一段管道检修时,可通过阀门切换至备用路径;
控制逻辑:预设“故障自愈”程序 —如某台水泵跳闸,立即启动备用泵,同时调节其他水泵流量,维持总流量稳定;
维护策略:定期(每月)进行冗余切换测试,确保备用设备处于可用状态;每季度进行全系统负荷测试,验证极端工况下的运行能力。
3)抗干扰设计
电磁兼容:空调控制系统远离强电设备(如UPS),信号线采用屏蔽线,避免电磁干扰导致误动作;
防水防潮:机房空调设备(如风机盘管)设置接水盘和漏水报警,管道阀门采用防水型;
防振动:冷水机组、水泵安装减振器,管路设置软连接,避免振动影响精密设备。
3 液体冷却技术
随着机柜功率密度突破15kW,传统风冷难以满足散热需求,液体冷却成为必要补充。
图片
1)液体冷却类型与适用场景
冷板式液冷:适用于10-30kW/机柜。在服务器CPU、GPU等高热部件安装冷板,通过冷却液带走60%-70%的热量,剩余热量由风冷解决。该方式改造简单(无需更换服务器),成本较低(比全液冷低40%)。
浸没式液冷:适用于30kW以上机柜。服务器完全浸没在不导电的氟化液中,热量通过液体循环带走,散热效率达95%以上。缺点是初期投资高,维护复杂。
2)液冷系统设计要点
冷却液选择:冷板式用去离子水(加防腐添加剂),浸没式用氟化液(沸点50-60℃,自然对流);
管路系统:采用“双回路”,一主一备,避免泄漏导致系统瘫痪;
流量控制:根据服务器功耗动态调节流量(如20kW机柜对应流量2-3L/min),确保冷板出口温度<35℃。
图片
3)液冷与风冷协同
液冷与风冷并非替代关系,而是协同互补。建议高发热部件(CPU)用液冷,低发热部件(内存、硬盘)用风冷;
液冷系统负责带走70%热量,风冷负责剩余30%及环境降温,降低整体复杂度。
4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运行常见问题及对策
数据中心空调设计中,常因设计者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,易出现“能耗高、效果差、可靠性低”等问题。需针对性优化,避免后期改造浪费。
1)气流组织常见问题及优化
气流组织不合理是导致“局部热点”“冷量浪费”的主要原因,占空调能耗浪费的30%以上。
问题表现与根源
冷通道温度偏高(>26℃):原因可能是送风量不足(风机选型偏小)、冷通道有漏风(地板缝隙未封堵)、机柜盲板缺失(冷风从空位流失);
热通道温度偏低(<30℃):表明冷热空气混合(如机柜后门与冷通道距离过近),冷量未被有效利用;
顶部温度过高(>35℃):因回风口布置不足或回风速度不够,热空气积聚在顶部。
优化方案
封堵漏风:地板缝隙用密封胶封堵,未装机柜安装盲板,冷通道与热通道之间加装挡板;
优化风口:冷通道地板送风口数量按“每kW负荷0.05m²风口面积”配置,回风口集中布置在热通道顶部;
调整风速:冷通道送风速度0.8-1.2m/s,确保冷风覆盖所有机柜进风侧;热通道回风速度1.0-1.5m/s,加速热风排出。
2)备配置与负荷不匹配问题
“大马拉小车”(设备容量远超实际负荷)或“小马拉大车”(容量不足)均会影响运行效果。
问题表现与根源
冷水机组COP偏低(<4.5):因负荷率<30%,机组偏离高效区间;
末端风机频繁启停:选型过大,小负荷时需频繁启停维持温度;
冬季供冷不足:未考虑冬季负荷,自然冷源设计容量不够,需开启备用机组。
优化方案
模块化设计:冷源采用模块化机组(如单模块500kW),按需启停,确保负荷率在50%-80%(高效区间);
分期建设:初期按30%负荷配置设备,后期随负荷增长逐步扩容;
图片
3)冗余设计过度或不足问题
冗余设计需“适度”——过度增加成本,不足则影响可靠性。
问题表现与根源
冗余过度:备用设备长期闲置(如N+2冗余用于非A级机房),投资回报率<3%;
冗余不足:单台机组故障时,剩余设备无法满足负荷,导致机房温度升高。
优化方案
分级冗余:A级机房采用N+1(关键设备)或N+N(核心机房),B级机房采用N+1(冷源),C级机房可无冗余;
模块化冗余:用模块化机组替代固定机组,单模块故障时,仅影响部分容量,冗余更灵活;
风险评估:根据停机损失(如每小时10万元)确定冗余等级——损失越高,冗余等级越高。
4)能耗过高问题
数据中心空调能耗过高(PUE>1.5)往往是“设计不合理+运行管理差”共同导致。
问题表现与根源
制冷能耗占比>40%:因机组效率低(如螺杆机组用于大负荷场景)、自然冷源利用不足;
风机水泵能耗高:未采用变频,或管路阻力大(弯头过多、管径偏小);
新风处理能耗高:过渡季未利用新风,全年新风量固定(未随室内外温差调节)。
优化方案
提升机组效率:超大型机房选用离心机组(COP>6.0),中小型选用磁悬浮机组;
减少输配能耗:管路设计避免直角弯头,水泵扬程按“最不利环路+10%余量”计算;
智能运行:根据室外温湿度自动调节新风比和自然冷源利用比例,全年节能率提升20%以上。
图片
5 总结
数据中心空调设计是“技术规范、工程实践、运行需求”的综合产物,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:
1)以设备需求为核心:参数设定、负荷计算、系统选型均需围绕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,避免“过度设计”或“功能不足”。
2)平衡能效与可靠性:节能需以不降低可靠性为前提,冗余设计需兼顾成本,找到最优平衡点。
3)预留未来扩容空间:考虑IT设备升级带来的负荷增长,系统设计具备30%-50%的扩容能力。
4)融合创新技术:积极采用自然冷源、液体冷却、智能控制等新技术,适应高密度、低碳化趋势。
本文部分观点参考如下文献《中央空调节能及自控系统设计》建筑工业出版社《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》建筑工业出版社《超大型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实践》建筑热能通风空调
《数据中心空调设计问题解析》高铁
《数据中心空调设计初探》建筑电气
《北京市某超算数据中心的空调设计》建筑热能通风空调
《高效空调制冷机房评价标准》T/CECS 1100-2022
《绿色数据中心高效适用制冷技术及应用》机械工业出版社
若觉得本文有用请在页面底部点一下“在看”,加关注,谢谢!扫码加群:森利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